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這是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最常用的方法。 但下列因素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誤差: 保存不當或未及時送檢:RNA病毒很容易降解,因此,獲得患者樣本后,需要規范地保存,并盡快進行檢測。 否則,很可能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 結果解讀錯誤:目前批準的檢測產品都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中開放讀碼框1a/b、包膜蛋白和核衣殼蛋白進行選擇。 但不同產品的檢測引物、探針設計存在不同,有單靶區段、雙靶區段、三靶區段的檢測和判讀差別。 因此,如果沒有嚴格按照不同的說明書進行判讀,有可能導致結果判斷錯誤。 2.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 這種檢測主要是用專門的儀器檢測測序載片上DNA納米球攜帶的基因序列。 這種檢測的靈敏度高,不容易漏診,但結果也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準,包括:
最常見的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核酸序列的方法是熒光定量PCR(聚合酶鏈式反應)。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試劑盒檢測基本都采用反轉錄加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法(RT-PCR),擴增病原體的核酸 (RNA) ,同時通過熒光探針實時檢測擴增產物。 在PCR反應體系中,包含一對特異性引物以及一個Taqman探針,該探針為一段特異性寡核苷酸序列,兩端分別標記了報告熒光基團和淬滅熒光基團。 探針完整時,報告基團發射的熒光信號被淬滅基團吸收;如反應體系存在靶序列,PCR反應時探針與模板結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將探針酶切降解,報告基團與淬滅基團分離,發出熒光。 每擴增一條DNA鏈,就有一個熒光分子產生。
再次,N 基因在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中保守程度不及ORF1ab,故還可能 存在少數樣本由于其他冠狀病毒等的核酸序列與其有交叉,導致N 基因擴增陽性而ORF1ab 陰性。 6、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其病理過程及臨床病程還未完全闡明,實驗室檢測路徑未 標準化,加上其核酸檢測試劑盒研發時間緊迫,沒有足夠的評估及大樣本的臨床驗證,檢測 效果良莠不齊,故對于臨床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或單通道陽性的樣本均需要謹慎 對待,考慮到各環節中可能造成結果不準確的影響因素。
此外,核酸檢測可以在感染的各個時期進行檢測,但蛋白的檢測則比較有局限性,要在感染7天后或是出現癥狀3-4天才能比較準確的反映感染情況。 兩種檢測方法,在樣品制備、樣品類型、設備要求以及專業要求和成本上也存在著差異。